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生态经济学 >>> 森林生态经济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森林生态经济学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3.395 秒)
冠比(CR,crown ratio)作为树冠的重要属性之一,对于研究林冠火的发生、树冠稀疏度、冠层动态、抚育间伐及林分生物量及碳储量贮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其通常作为预测变量纳入森林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中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然而,冠比测量成本较大、精度较低,且研究的市场价值较低。因此,本研究引入单木、林分水平变量、林木大小分化多样性及竞争指数,基于变量重要性排序和共线性分析后的beta回归及随机森林...
鸟类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物种,通过监测鸟类鸣声评估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以往研究由于数据连续性和范围限制,难以回答鸟类种群动态变化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被动声学监测(passive acoustic monitoring)技术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使鸟鸣多样性成为研究城市鸟类种群动态的重要指标。虽然植被结构被认为是影响鸟鸣多样性的关键因素,但在复杂的城市噪声干扰下植...
桉树是世界三大造林树种之一,为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选择适宜乡土树种建立桉树混交林,是实现桉树人工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然而,不同树种与桉树的混交效应仍缺乏机理研究。热林所森林微生物资源与保护研究团队以桉树纯林,固氮树种、非固氮树种与桉树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样地调查及宏基因组测序,比较了不同林型林木生长、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微生物及C、N、P转化功能基因的网络互作及其相关关系,...
针对“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严重的风沙干旱、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我国于1978年11月25日启动了世界最大的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工程)。规划之初的三北工程横跨西北、华北和东北西部13个省份的551个县(旗),东西长4480 km,南北宽560~1460 km,总面积达4.07×106 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2.4%,涵盖了我国95%以上的风沙危害...
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约占国土面积50%以上,其人工林成活率、保存率低于30%;盐碱地总面积高达9900万hm²,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3%,且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碳中和等重大战略实施,迫切需要快速培育逆境适应能力强的林木新品种,实现对干旱、半干旱及盐碱荒地等困难立地的绿化栽培和改良利用,为国土生态安全维护、固碳增汇等提供优良种植材料。
全球变化生态学科基于中国造林/再造林基础固碳速率为森林碳汇交易方法学提供关键参数。相关科研论文“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rate of afforestation 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carbon trade and planning”2023年5月19日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期...
022年11月28日,受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经营管理组织(APFNet)委托,热林中心、柬埔寨林业局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发展研究所共同承担的APFNet项目“基于补植固氮珍贵树种和疏伐相结合的退化森林恢复和可持续经营(2018P4-CAF-PA)”结题会在广西南宁市召开。
碳通量塔是开展森林冠层和大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能力研究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特别是在定量南亚热带森林长期碳捕获能力和其他重要气象参数方面。鼎湖山站自2002年10月正式启动了碳通量监测工作,该站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最早设立的南亚热带森林观测站点。迄今为止获得的数据,在点上有助于深入了解鼎湖山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带性森林在生态系统碳汇服务功能的潜力,在面上有助于找到更好的区域性森林的管理和保护方法。
2020年9月30日,陕西省社科联与陕西省林业局签署《陕西生态空间治理研究战略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陕西生态空间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大地景观“五大阵地”,生态保护、恢复、重建、服务、富民、安全“六大体系”,以及智能、人文、资金、制度、组织“五项保障”,对陕西生态空间治理理论体系、监测体系、技术体系、制度体系、发展模式、保障机制等进行系统研究,全面推进陕西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大气汞(Hg)的重要汇,从全球尺度看,每年森林生态系统从大气吸收1180吨左右的汞。但是对植被吸收的大气汞是否存在向大气的再释放过程以及再释放通量大小的认识还不清楚。通量箱(袋)传统方法只能获得植被与大气间汞交换的净通量值,无法区分植被吸收大气汞的通量和植被向大气排汞的通量。这严重制约了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全球大气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的认识。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课题...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我校首次获得一等奖,取得历史重大突破。本次我校共有2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智能化环境下战略型会计人才培养创新》(成果完成人:陈信元,李增泉,朱红军,朱凯,饶艳超)获得一等奖、《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实践》(成果完成人:田国强,夏纪军,常进雄,冒佩华,陈旭东,杨有智)获得二等奖。所获奖成果是学校长期...
林火和采伐是北方森林主要的干扰,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森林碳库的重大损失,还会打断森林演替进程、改变林分结构和功能,在长时间尺度上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林火等干扰强度和频率增加,将会加剧北方森林碳损失,有可能导致北方森林由现在的碳汇转变为碳源。因此,评价林火和采伐对北方森林碳储量的长期影响,对深入理解自然干扰和人类活动对森林碳储量的影响机制, 制定合理的采伐与林火管理政策具...
2017年7月14日,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专家研讨会在云南省大理市召开。会议由科技部农村司、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主办,科技部农村司、国家林业局科技司、造林司、云南省林业厅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19家科研单位的31位专家参会。 本次研讨会目的是贯彻落实《“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升经济林产业科技创新水平,重点围绕“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中林业种业如何发挥作用,“经济作物提质增...
日前,2014年度生态与社会科学实践国际奖揭晓,我院林经系曹世雄教授获此殊荣。该奖由Scientific Symbiosis基金和Ecology and Society杂志设立,颁发给在生态与社会科学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或组织机构,每年在全球评选出1名。目前,全球仅有两名学者个人获此殊荣,其余获奖均为组织机构。
2014年2月24日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博士研究生刘佳佳在导师Ferry Slik研究员指导下发现,人为非随机的片段化过程导致人们正在失去最好的土地。相关研究在《生物保护》上发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