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货币银行学 >>> 农村金融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农村金融学相关记录274条 . 查询时间(3.022 秒)
内控制度是农村信用社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信用社稳健经营和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随之加大。因此,健全内控制度,防范各类风险已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海南文明生态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文明生态村建设是循环经济理念的具体实践。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然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农村建设投资是推动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先决条件,面对文明生态村建设资金需求的庞大缺口,财政投资不仅存在着总量不足的问题,而且也存在着资金分散、衔接不够、效率低下等问题,使有限的资金不...
  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也随着业务的拓展而不断膨胀,金融风险的复杂化、多元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规模集镇的形成,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在逐步提高,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干的农副产口加工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广阔的农村市场资金需求强劲,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使农村金融服务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显重要。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市场潜力巨大,而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供需矛盾也为邮政储蓄在农村地区的业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增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加强邮政储蓄服务三农工作,不仅是政治任务,也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好小额存单质押贷款业务是邮政部门当前服务农村的重点工作之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命脉,同样农村金融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命脉。金融资源的供给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的需求,金融资源供给不足、配置不合理,必然会造成经济发展的力不从心。如果把金融资源比作是经济发展的“血液”,那么在我国的农村中明显的存在着阻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严重的“贫血”现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持续增收,还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全面进行综...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和核心,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功能是否完善,不仅事关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支持  农村金融       2008/11/13
  中国是农业大国,到2005年末,农村人口7.4544亿,占比57%。当前农村收入远滞后于城市平均水平:到2006年我国农村人均收入为3587元,约为城镇人均收到的1/3。发展新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然而当前我国农村资金实际投入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根据美国经济学家Goldsmith提出的金融相关比率(FIR)测算,我国农村的资金投放量严重不足,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2002...
   建立和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可以丰富农村金融生态,创新农村金融供给,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市场主体的不同金融需求,促进农村金融的和谐发展。跨入21 世纪后,中国农村经济依然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差距比较大、二元经济结构仍然存在的现实情况下,农村金融由于历史局限性和现实发展水平的制约依然处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弱势地位,使我国农村金融生态存在着许多问题,对农村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当前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农业银行、农业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共同发展的新体系,各金融主体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是,该体系依然落后于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不仅不能很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时甚至阻碍了其发展。具体体现如下。
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更迫切的要求,然而现有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合理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应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农村人口和农村区域占比均超过了65%。为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全省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金融创新,改善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推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现阶段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而农村金融问题又是农村众多问题中的关键一环,该问题不解决就会严重制约 “三农”问题的解决。走出农信社模式,建立新的复合型农村金融体制,已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所在。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责无旁贷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根据推算,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大概需要国家和全社会投入20000亿元人民币。但是,目前的农村金融和农村本身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和金融供给之间存在急需解决的矛盾,这些都迫切需要完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本文主要分析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的瓶颈所在,同时提出...
三农弱势产业的金融支持分析     弱势产业  三农       2008/11/13
  目前,我国的“三农”问题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步伐。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世界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普遍对农业实施了支持与保护政策。据统计,美国、加拿大等农业发达国家中,由政府主导对农业提供的金融支持相当于农业GDP的35%,日本、以色列等国甚至更高(45%-95%),巨额的金融投入对各国的农业生产都起到了明显的支持作用,大大提高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