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农村经济学 >>> 农村宏观经济学 农村产业经济学 农村区域经济学 农村经济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41-255 共查到知识库 农村经济学相关记录900条 . 查询时间(2.865 秒)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和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定位“三农”问题,深刻认识“三农”问题的全局性重大意义;以科学发展观判断“三农”形势,正确理解“三农”问题的相对性、局部性和发展性,认清当前“三农”问题的突出表现:农产品供求不平衡,城乡收入不平衡,城乡公共服务不平等,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需要明...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浪潮。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我国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总量性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应当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政策措施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通过比较发现,党对新农村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深刻,工作思路一次比一次明确,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在全党工作中的位置也一次比一次突出。研究党的新农村思想发展历程,对于加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史必然性的认识,明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有重要意义。
从长期来看,新农村建设不能只从“多予、少取”入手,还必须从根本上寻找突破口。这需要对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再改革,即在家庭承包制不变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促使土地相对集中的制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其核心,一方面要配置好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另一方面,要配置好人的资源,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离土不离乡”、拓宽农村产业,是农村资源有效配置的路径选择;实行新的土地有偿转让制度是其制度安排...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广大农村地区,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农业生产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乡村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1978-2005年,沿海地区第一产业比重由23.3%降为7.9%,第三产业比重由19.8%升为40.5%,农业劳动力比重则由90.8%降为47.9%。模拟分析表明,沿海地区农业产值与农业就业份额仍将持续下降,20...
对中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的乡镇数据分析表明,地理因素对农区经济发展具重要影响。在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的乡镇,地形和农业资源条件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在相对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乡镇,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伴生的基础设施条件的影响更为显著。模型分析表明,地形显著影响乡镇的人均收入,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其影响程度递减。人均土地面积显著影响非农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乡镇的人均收入。对非农产业比重低于20%的乡镇,人均土地每...
在GINI系数因子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测度区域差异变化影响因子贡献来源的分解方法,将影响因子对区域差异变化的贡献分解为因子的结构性贡献和集中性贡献两种类型。对1993-2005年中国农村居民区域收入差异因子分解的实证研究表明工资性收入是影响农村收入差距格局最重要的因素,但对农村收入差距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相反,近年来工资性收入集中度的不断下降超过了结构性增加对区域差异扩大的贡献,二者共同作用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40635029)”项目组,按照预先设计的项目研究样带、样区和样点方案,采取与政府相关部门座谈,深入典型村镇实地考察和农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在集中开展为期两个多月的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考察与调查,以及结合实地调研举办两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和完成前期若干专项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在全国的战略定位、重点领...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棉花进口量成倍增长,令人堪忧。进口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贸易政策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对棉花原料的旺盛需求。近年来纺织工业特别是棉纺工业抓住国际市场开放的契机,取得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棉花消费的不断扩大。可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棉花消费仍将继续增长。
近几年,我国棉业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按照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宗旨,棉花产业发展“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棉花资源的合理配置”,勿庸置疑,棉花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国家宏观调控,需要科学的决策,而科学的决策源于准确的信息依据。目前我国棉花市场信息混乱无疑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巨大屏障。
2002年以后,继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生产国,中国又成为世界最大棉花进口国,中国棉花产业发展对国际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期,各方面分析显示,按照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国内供给和需求在帐目计算上不能平衡,而纺织业实际发展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勿庸置疑,国内信息数据出现了问题,但问题究竟出现在何处?本文通过对我国棉纱产品成分构成分析认为:除了目前业内分析的国内棉花生产估计值过低的原因外,棉花消费中...
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始于在特定历史条件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它在实现保障向工业提供农产品原料这一初始政策目标的基础上,还承接起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成为服务于赶超战略的一种制度安排。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的长期实施,对农村经济运行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的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与加拿大农产品行业协会的配额管理制度在农产品的计划生产、收购上有着相似之处,但制度背景、产生的动因和功能、计划管理的主体、实施范围的差异...
本文从对“三农”“取”和“予”的视角,阐述了新中国农业养育工业政策向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转变历程,分析了当代中国“三农”政策取向及调整的动因。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农民作为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产生的内在合作需求的必然结果,是对农村经营制度的完善。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组织和运作制度、扶持政策等基本内容。这部法律是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之后,又一部维护...
针对实践中发生的一些混乱现象,本文在对农产品行业协会概念和功能进行阐述后,就农产品行业协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全国统一协调运作、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基于国情,这一组织体系的形成,应当选择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并进的路径,并实施政策和法律支持,包括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与政府联系制度,将部分政府职能转移至农产品行业协会,将农产品行业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