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农村经济学 >>> 农村宏观经济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农村宏观经济学相关记录141条 . 查询时间(2.458 秒)
  在新农村建设成为政府重要政策之际,有必要研究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新农村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执行进行动态跟踪观察,不断优化政策的实施方向、运转机制和组织方式,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  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变化,以2002年全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为标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在农村实施科技推广战略,依靠科技兴农,依靠科技致富,依靠科技推动农业经济大力发展,这是我省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出路。那么,当前我省农村实施科技致富的状况如何?影响农村实现科技致富的原因有哪些?怎样才能实现我省农村的科技致富,从而使中央和省委关于农村...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及对策     因素  农民收入       2008/7/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建国初期,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工业基础,采取了农业支持工业的方针,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 尤其是对我国工业的建立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城乡差距逐渐拉大。近几年,随着党中央新农村政策的落实,农民的收入虽有明显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仍然低于城镇居民的增长幅度,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呈现...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并对此进行了部署。这一重要决策,对于推进改革创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对于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009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有许多宝贵经验应当认真总结;当前的农业农村工作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和新情况新挑战,有许多重大课题迫切需要破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村改革发展亟待加快推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农村改...
2009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中央在总结安徽小岗村“分田到户”的创新实践后,作出了全面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战略决策,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30年后的今天,在总结福建、江西、浙江、辽宁、云南等地“分山到户”的成功实践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6月8日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必将极大地调动亿万农民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悖论:一方面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农民的负担却在不断加重,农民对现代化并不感兴趣,甚至抵触和抗拒,以至于到新世纪初,国家不得不推行农村税费改革。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具体原则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展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内”“外”兼顾。一方面,必须把发展农村、提升“三农”、培育和提高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即内发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同时,必须着充分发挥工业支持农业和城市带动农村的作用(即外哺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便利的外部环境。
健全制度理好财 严格程序当管家          2007/12/12
作者:艾家会 赵宗华 邹祖国   文章来源:作者赐稿 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临长江之滨、位于宜都市的北大门。近几年,该镇始终把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不断健全管理制度、竭力创新管理方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健全制度 设置财政资金管理的“防火墙” 作为基层一级政府主管收支的财政所,随着...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第一,从大会召开的时机看,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从新世纪开始到2050年,我国将实现第三...
就整体社会而言,“不平等”才是一种常态,譬如人们从事不同的工作,获得不同的收入,过着不同的生活,这都是正常的——但在承认这些的同时,一定要厘清哪些“不平等”属于正常合理的范畴,而哪些是不合理、必须改变的,尤其是决不能容忍由于制度虚置甚或根本上不公正的制度,所制造的不平等...
十七大精神:让新型农民职业化          2007/12/12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顺应分工分业的历史潮流,大力培育职业农民,促进土地经营的集中和农业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的效益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明确指出:我国今后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
作者:陆海峰  文章来源:作者赐稿 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近几年来,如皋市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始终扭住项目农业、全民创业、劳动力转移、帮扶工程四大重点,努力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让改革开...
新型合作医疗实用评价指标          2007/12/12
新型合作医疗实用评价指标 作者:叶宜德,张朝阳,汪时东  文章来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 新型合作医疗实用评价指标 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做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大决策。之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展开。为了不断完善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