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商业经济学 >>> 商品流通经济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商品流通经济学相关记录357条 . 查询时间(3.955 秒)
首先从资产投资角度讨论艺术品市 投资的特点,然后阐述机会成本的变化导致的资产替代对货币流通影响的理论机 理。第三部分从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和准货币三个层次对艺术品市场与货币需求 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同时比较艺术品市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对货币需求 影响。第四部分从美学享受、思想启迪、财务回报和缓解贫富差距等方面探讨发 展艺术品市场的意义。第五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扩张,城投债风险成为国内外社会关注 的焦点。本文利用债券市场公开信息,回溯了城投债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城投债 的绝对与相对规模,并进行了地区间比较。我们还对地级市人均债务水平的决定 因素从经验研究的角度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全部未到期城投债 总额为31801 亿元;但2013,2014 和2015 年到期债务占全部债务总额的比重分 别为4.39%、...
影子银行为一个信用中介业务体系,即完成了信用中介、期限转换、流动 性转换三个功能的业务链条,但是没有受到中央银行的风险支持和流动性支持。 不同于西方资产证券化和抵押中介两种主要形式,我国影子银行还处在早期,类 似于美国Q 条例执行时期的影子银行雏形。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从需求角度是对 存款利率管制的规避,从供给角度是对信贷规模管制和贷存比考核与资本充足率 要求的规避。其主要形式是从理财产品到...
为了摆脱长期通货紧缩的局面,安倍政权在日本国内通货复涨(Reflation)派学者的支持下,推 出了由大规模的财政支出、激进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唤起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构成的所谓“安倍经济学”,其 核心的构成部分是以2%通胀率为目标的无限量化宽松政策。短期中,因为中日政治关系的恶化和对日贸 易在中国外贸比重的不断下降,日元贬值对中国大部分产品的出口市场的影响有限。但与欧美量化宽松政 策的叠加,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的产业结构转型。第一产业产出增加值 和就业比例大幅降低,第二产业产出增加值和就业比例小幅提升,第三产业产出增加值和就 业比例大幅提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转型,既有来自市场方面的供需原因,也有 来自政府方面的发展战略成因。本文从企业进入、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基本逻辑构建 理论模型,讨论了企业进入、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基本理论关系,并采用中国...
高储蓄是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基本特征。1970~2010 年间中国平均国民储蓄率分别比世 界平均水平和OECD国家平均水平高出15.9 和16.9 个百分点。当前中国国民储蓄率正处于 1970 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更是远远超过了世界主要国家;2010 年,中国的国民储蓄率 达到52.1%,大幅超出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和OECD国家平均水平32.3 和34.6 个百分点。①从 各部门来看,目前中...
高储蓄是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基本特征。1970~2010 年间中国平均国民储蓄率分别比世 界平均水平和OECD国家平均水平高出15.9 和16.9 个百分点。当前中国国民储蓄率正处于 1970 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更是远远超过了世界主要国家;2010 年,中国的国民储蓄率 达到52.1%,大幅超出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和OECD国家平均水平32.3 和34.6 个百分点。①从 各部门来看,目前中...
在超常规货币扩张和其他政策刺激之下,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市场条件迅速 改善和恢复。但是金融市场条件的改善并没有顺利转变为实体经济融资条件的 改善和实体经济活动的迅速恢复。 实体经济的调整远远滞后于金融部门的调整。这意味着货币扩张带来的增 量流动性未能引导实体经济供给和需求的调整,只是囤积于金融体系之中,由 此导致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与易变性的增加。 在此背景下,虽然美国经常项目失衡和全球失衡规...
当外部平衡时中国经济还能维持多高的增长率?本文在既有研究基础上采用纳入贸易 条件变动、国际资本流动和外汇储备因素的扩展的国际收支增长模型(ABPC 模型),采用 较为稳健的贸易弹性估计方法,估算结果表明,ABPC 模型对中国经济的适用性上依然存在 偏差,尽管符合模型的理论推演,但表明在使用ABPC 模型分析中国情况时要持有谨慎态 度。同时借助强Thirlwall 法则,推测出当中国的外部趋于平衡状...
本文以中国高货币产出比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结构变化特征为切入点,发现近年来 导致货币产出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企业的高货币持有现象。在计量分析中,我们从预防 性储蓄视角对企业货币需求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是货币产出比上升对通货膨胀可能的影响 以及相应的货币政策。
本文通过构建附加“金融加速器”的DSGE 模型,模拟和测算了近年来中国 宏观经济波动的来源及其变化,并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应当如何调整才能很好应对 这些波动的变化,结果发现:1)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国内经济变量冲击大概占了60%。 宏观经济政策不仅应该着重于对国内经济的调控,而且应该重视外部经济的冲击。2)国内 冲击主要来源于TFP 技术冲击和国内最终品价格加成冲击。这意味着中国宏...
为了兼顾能源供应和污染控制,中国政府使用财政资金对风能和太阳能产业发展给予了 大力支持。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到2011 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占全国用电量的2.96%, 甚至不及当年新增用电量的四分之一。考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特性,利用学习曲线,我们估 计了新能源的发展前景。研究表明,到2020 年,新能源发电量将能为社会提供5%左右的 供给能力。若考虑火电的污染成本,新能源的总成本并不...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以比重显示的生产 性服务业发展已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经济结构明显不合理。中国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 展水平、发展规模、增长速度均低于典型发达国家、世界平均水平以及位处近似发展阶段的发 展中国家。根据世界经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路径,服务业和生产性服 务业产值占国民经济较高比重是经济结构优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也把发...
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异质性生产效率冲击与融资约束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引入“扭 曲税”来刻画利率管制,用来研究利率管制对总需求结构失衡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宏观经济效 应。研究发现,利率管制能够扩大投资、挤压消费,而融资约束强化了利率管制对投资和消费的作用效果, 因此利率管制加剧了总需求结构失衡程度。如果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家庭可支配收入会增加,居民部门 消费占GDP 的比重能够提高...
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由第五次技术革命浪潮的展开期和整个第六次 技术革命浪潮所构成,包括“新能源革命”、“制造业数字化革命”、纳米科技、新材料、 生物技术和生物电子等新的技术革命。这种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现有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 个方面:现有的比较成本优势加速削弱,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将不断增大,产业升级遭遇与发 达国家之间直接的激烈竞争;同时,它也为我国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历史机遇,这也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