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货币银行学 >>> 金融史、银行史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金融史、银行史相关记录164条 . 查询时间(1.117 秒)
秦汉时期,中央朝廷对云南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云南和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秦汉中央王朝铸币开始进入云南,成为云南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滇东北的昭通地区是秦汉以来与中原内地接触最早,开发较早的地区。随着当地矿冶业的发展和商贸活动的扩大,滇东北成为云南历史上最早开铸金属钱币的地区。
The Nobel Prize in Economic 1976,Milton Friedman,for his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consumption analysis, monetary history and theory and for his demonstration of the complexity of stabilization po...
战前中国建设银公司的投资经营活动郑会欣(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内容提要:投资公司于19世纪初产生于英国,后来在美国发展非常迅速。“中国第一家真正投资公司”——中国建设银公司产生于1934年,其核心人物为宋子文。本文分析了中国建设银公司在二战前的投资经营活动,认为在战前短短的几年间,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还分析了战后中国建设银公司的蜕变原因。:投资公司 战前中国 中国建设银公司一、中外投资公...
在中国历史上,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是在明朝时期。因此,研究明朝白银本身,已经构成了货币史上的重大意义。然而,其意义却又绝不仅此而已。长期以来,晚明社会出现的令人瞩目变化,引起了中外学术界广泛关注,对此变化,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或称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研究则主要是从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方面加以论证和解释。随着研究的深入,近...
中华民国中央银行钞票     钞票  中央银行  中华民国       2009/2/18
中华民国中央银行钞票”样票,见有一、五元,关于此票有三种看法,一、认为是辛亥革命时期货币①,二、认为是被误认“辛亥革命时期货币”②,三、认为有可能在民国二十七年前后南京傀儡政府之用③,笔者认为第一种看法的可能性较大,现将主要以李廷江著《日本财界与辛亥革命》的资料与其它史料整理供大家参考:
本人获藏“中国银行侨汇原币存单”一套。该套存单共4枚,系定额存单,分别为港币100元、50元、20元、10元4种面额,均为竖式无水印三色印刷。每种存单上的号码同为红色印刷,花纹边框颜色有所区别:10元券为红色花纹边框,20元券为蓝色花纹边框,50元券为棕色花纹边框,100元券为绿色花纹边框;规格均为170×90mm。每种存单花纹边框内的文字为黑色印刷(封二图1、2、3、4)。
本文论述了晚清政府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过程,分析了晚清政府、洋务运动对通商银行的影响,以及金融业对一国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
所谓“新县制”,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所推行的一种以“县”为基本单位的地方自治制度。这种“分县自治”的思想最早是由革命民主主义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倡导并一贯主张的。他针对近代中国封建专制独裁政治和军阀割据的弊病,主张给人民以充分的民主权利,并让他们在各自生活的地域内致力于本地的政治、经济建设,改善民生。他把分县自治看作是建设民主国家的基础和重要步骤。1922年,他在一次群众集会演讲中...
银行和钱庄作为近代中国的两种主要金融机构,各自在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出了相当的作用。银行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新式金融企业,最早的本国银行产生于19世纪末期,在尔后数十年时间内得到长足发展,迅速成为了全国金融业的主力军。钱庄则是我国的传统金融组织,历史悠久,进入近代社会后它很快介入了中外贸易及其他现代工商经济活动之中,其性质逐渐出现嬗变,最终也演变成为具有准资本主义性质的金融企业。因此...
上海开埠后,金融地位开始迅速上升,辛亥前夕已具有了跨地区、甚至全国性的影响。与华北的财政性金融中心相比,上海金融业与商贸及社会经济的关系较为密切,对工商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1927至1937年间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有一整合的过程。
华南财团是中国近代民族金融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银行的创办人及经理人以华侨及侨商为主,有明显的粤闽籍地缘特色。其以港粤系为核心,活动基地在香港和新加坡,辐射范围远及海内外。该资本集团虽无具体组织形式,但各银行在背景及经营的发展途径上颇多一致之处。华南财团资本家中不少人早期同孙中山革命政府有较深的渊缘,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构成近代华侨金融之枢纽。
本文以民国时期的长江中下游乡村为具体考察对象,探析现代金融运作方式在该地的运用,并与传统高利贷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指出两者在借贷对象、借贷手续、信用方式、借贷用途、借贷利率、借贷期限与偿还问题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为当时现代农村金融运作方式的实行已取得了显著进步,这无疑加快了中国乡村借贷关系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古代农业金融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自战国、秦汉到唐代中叶为第一阶段;自唐代中叶经宋、元到明代中叶为第二阶段;自明代中叶至鸦片战争前为第三阶段。封建国家、地主阶级、商人阶级分别在这三个阶段起主体作用。而中国古代农业金融史的研究,是当前农业金融建设、发展农业经济的一个重大课题。
徐畅著《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中地区农村金融研究》(以下简称“徐著”)于2005年8月出版,徐著探析了该时期农村金融的载体形式、制度模式、政策措施及其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是近年来经济史研究挖掘“经邦济世”内涵的闪光之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