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中国经济思想史相关记录272条 . 查询时间(2.346 秒)
文化的内容主要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而哲学是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哲学的精湛思想和基本精神是文化底蕴之所在,包括中国哲学的天人观、知行观、义利观、辩证观等精湛思想和哲学的主要精神,也就是传统人文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文化底蕴得到新的更生,并且直接或简接地作用和影响于经济决策及经济决策的贯彻落实,充分显示出其现代价值,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文资本。
在时中国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时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义利观” 给予重点剖析,并对儒家经济伦理的典型:徽商和现代儒商进行了分析。
陈亮作为南宋浙东事功学派中一重要学派——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功利主义的思想色彩特别鲜明,他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富民强国经济思想。他反对“抑末厚本”,主张“农商并重”,鼓励发展农业和商业,鼓吹富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强盛中的作用,提倡保护富人,倡导轻徭薄赋,减轻农民剥削,与民休息,从而实现藏富于民,最后达到民富而国强、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中兴统一的目的。他的这些主张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至今仍有...
伴随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塑,当前我国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创新研究需求迫切。通过剖析孵化器绩效评价的动态特征,给出了构建其绩效评价模型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基于此,解析了现有绩效评价模型的应用难点,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动态绩效评价模型的新思路,构建了评价模型,并举例说明了应用该评价模型的绩效测算过程,对测算结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施国有化的国家也显示出不同的发展模式。新中国60年来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那就是既吸取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优点,又吸取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优点,从而形成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本文从政府主导作用、工业化道路、国际环境的影响三个重大方面探讨了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和演变的历史环境和内在逻辑。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宏大叙事,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和追求。60年风风雨雨,荡涤了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幽怨与悲伤,也让中国人民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更加自信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以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共实施了11个五年计划和规划。其间,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两次剧烈的变革,经历了两个转型期,而如何处理“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以及“中央政府之手”与“地方政府之手”的关系,成为贯穿整个经济体制演变过程的主线。新中国6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制订和实施11个五年计划和规划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都是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服务...
从邓小平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经历,分析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性质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总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反思的结果,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方向把握。文章结合当前社会思潮,对邓小平以下主要观点进行捍卫: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关于计划和市场,关于共同富裕道路。最后,文章对马恩、列、斯、毛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探讨与邓小平经济思想作了对比,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时俱进的道理。 
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     经济发展  中国模式       2010/12/13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引起世界的关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1位。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连续30年的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增长,年均GDP增长率达到9.6%,就经济增长的时间长度和速度来说,在世界范围内是首屈一指的。200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3292美元,步入了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尤其在2007年伊始...
新中国60年是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60年,也是中国经济学蓬勃发展的60年。回顾60年来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概括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主线及探索主线演变的轨迹,梳理60年中国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对于总结60年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经验,促进中国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整整30年了。30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000多万,中国的经济...
邓小平和陈云是中共八大确立的第一代领导核心中最年轻的两位,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共同成为第二代领导核心和改革开放的奠基人。应该说,两个人的性格和作风,是各自有特点的。邓小平可称为“举重若轻”—— 不惧风险和压力,敢于抓住机遇,突破开拓,格言是“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陈云可为“举轻若重”——见微知著,长于治理,善于交换、比较、反复,格言是“摸着石头过河”。两人的经济主张也有侧重点不同。...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末才被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曾经创造出在世界领先的农业文明,在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以前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农民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也是社会变革和改朝换代的重要力量,农民起义成为扫除社会发展障碍、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实现经济增长可以靠增加投入、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改善经营管理以降低消耗和成本四种途径来实现,而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上述四种办法并存,共同发挥作用,而根据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哪种办法来实现,则可以将其划分为外延型增长和内涵型增长,或者称为粗放性型增长和效益型增长。前者是指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实现的,如工业化过程中依靠增加投资(包括人力)新建和扩大企...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西部落后地区的开发,始终是一个关系全局的经济战略问题,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倾注了高度的重视,先后进行了可称之为三次西部开发高潮的建设。第一次,是50年代以“一五”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西部新工业基地建设;第二次,是1964年至1978年以战备为中心在西部后方进行的三线建设;第三次,是1999年至今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