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化遗产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137 秒)
近日,经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总干事任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李先德研究员当选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科学委员会委员,任期两年。科学委员会由九人组成,李先德研究员是唯一中方委员。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为GIAHS在全球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甄别、评估和遴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当地时间2018年4月19日,位于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召开了第五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来自我国的4个项目在论坛上获得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正式授牌。这四个项目分别是: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包括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和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的遗产总数...
2017年7月11-13日,由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RAHS)和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浙江省湖州市农业局、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办,联合国大学、日本农业文化遗产网络、韩国乡村遗产研究会、湖州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协办的“第四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 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本次会...
2015年05月16日文博会重点活动之一、“丝绸之路文化贸易论坛暨2015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在会展中心举行,研讨会由文化部外联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承办。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鲁雁飞出席了论坛。
日前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指导委员会和科学委员会会议上,我国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福建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陕西佳县古枣园系统和韩国、伊朗申报的6个候选项目被正式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据了解,截至目前,共有13个国家31项农业文化遗产被评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我国共有11项农业文化遗产入选,是入选数量最多的国家。
2014年4月7日至10日,由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RAHS)联合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项目办公室等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兴化市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和农业部全球/...
沼泽变良田,这是多少农耕者的梦想。江苏兴化的祖祖辈辈们,让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千百年来,他们在沼泽地上耕种作物,这给现代农业提供了有益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也是其最大科学价值所在。
2014年1月16日,农业部在北京成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农业、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相关领域的25位院士、专家组成,以科学高效的决策,全面提升遗产工作的科学水平,推动中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为与会专家颁发聘书。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完善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省烟台市文广新局组织开展了烟台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申报工作,经评审委员会专家认真评审,拟定烟台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共计22项,其中新入选项目20项,扩展项目2项,现予公示,公示期10天(公示时间从2013年7月19日起到2013年7月28日止)。
2002年,内蒙古敖汉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称号;2012年,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今年5月被农业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个县级地区获得两个“世界级”荣誉,在我国可以说较罕有。
2013年6月5日,由农业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主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Im-portantAgriculturalHeritageSystems,简称GIAHS)试点授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出席仪式并发表致辞。在牛盾和GIAHS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李文华院士的共同见证下,达席尔瓦为我国新近入选的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
2013年5月10日,“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座谈会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座谈会由地理资源所闵庆文研究员主持。河北省宣化区区委书记岑万俊首先致辞。宣化区副区长孙辉亮就“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的基本情况及近三年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地理资源所科研处处长王绍强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工作,希望与宣化的合作取得更大成绩,并预祝“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既能保证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又能发挥遗产的公益性服务功能,对于推动甘肃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五点。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在北京闭幕,论坛在加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达成共识,并于14日在京发布了“农业文化遗产宪章”。
民族文化旅游进程往往在空间和时间上表现为旅游开发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而其中的深刻原因是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民族文化多样性表现为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存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活体形式。旅游开发的历史效果必然地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要把握旅游开发的三个维度,从文化遗产文化属性和资源属性的关系处理上寻找保护与开发的路径。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完整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