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世界经济学 >>> 日本经济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日本经济相关记录247条 . 查询时间(3.973 秒)
日本“企业法”概论     企业法  日本       2008/11/21
在经济发展阶段中,人们创造出了法人的制度。这一法人制度经过各种变迁,发展成为现在的股份公司制度,企业法是把法人制度理论化,使这一制度成为更有效的系统,发挥积极作用而制定的法律。所以,“企业法”在不断变化的经济活动中需要随时加以修正,以适应实际经济状况的变动。
日本是世界上较早加入多边贸易体制的国家,目前已经成为多边贸易体制中举足轻重的成员。然而,与日本经济的跌涨起伏及其政权的频繁更迭受到的较多关注相比,日本在GATT/WTO体制中所采取的策略却长期被忽视。事实上,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最大受惠者,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在GATT/WTO体制中采取的策略极具特殊性。本文对日本GATT/WTO策略的形成、发展进行了全面、清晰的厘清,并总结了当前策略的特殊性,...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日本政府运用财政政策的效果大不相同。二战后,日本政府运用财政政策,成功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步入20 世纪90 年代后,日本经济陷入萧条,但此时的财政政策却未达到预想的效果。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而言,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日本以地方财政计划作为地方政府预算的中心环节,并将地方税返还制度列入该计划,以保障和调整地方财源,满足地方公共支出需要。针对目前出现的地方财力不足,以及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补充不足的现实状况,日本正在进行三位一体的地方分权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日本地方政府预算制度与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切实推进中国的分税制改革,发挥地方政府财政计划功能、改革政府财政架构、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财政预算体系以及制定科学的地方...
地方财政制度是地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近代地方财政制度在经历了明治初期具有过渡特点的民费财政、初步统一的地方税财政和1884 年前后的进一步改革后,于1888 年市制町村制和1890 年府县制郡制颁布后正式形成。其特点表现为:在财源分配上国税优于地方税;在支出上国政委任事务费占主要地位;在运营上实现了议会的参与。我国学者目前对日本近代的地方财政问题还很少研究,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日本...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及其相关数据分析了日本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模型中引入了财政分权水平、地区收入自主水平、地区相对富裕度、国库支出金与全部财政支出的比值等因素作为重要的解释变量,通过相关系数的计算、拟合误差对比检验,来探究它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分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地区收入自主水平以及国库支出金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值则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财政介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日本财政介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途径是多样的,政府直接出资、政策性融资、信用保险制度、损失补偿制度等等,共同构成了长效化、制度化的财政支持体系。日本财政不是一般地介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而是遵循一定的方式,这些方式从不同的侧面保证了财政资金运营的“公共性”、“完整性”和“效率性”,是财政能够持久介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关键所在。日本财政介入中...
日本财政投融资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将邮政储蓄、养老保险公积金等资金,对基础产业及社会公共设施建设进行低息融资的一种政策金融方式。它为日本经济复兴及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日本经济的渐趋成熟、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其效率不高、浪费严重的弊病日益显现。日本政府对之进行了改革,但就改革设立缓冲期和缓和措施而言,改革并不彻底。
日本金融监管模式在二战后支持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中却显得无力与脆弱。基于日本金融监管在许多方面与我国相似,分析其特点、成败、及其原因无疑对我国金融监管有着极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9%以上,创造了令人羡慕的“中国奇迹” 2005年中国GDP达182321亿元,相当于日本的1/2,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达14221亿美元,超过日本;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直逼日本;实际利用外资638亿美元。
日本改变零利率政策     零利率  日本       2008/10/8
日本央行于2006年7月14日决定从即日起解除实施了近6年的零利率宽松金融政策,上调隔夜拆借利率和官方贴现率。分析人士认为,日本央行的决定显示日本金融政策发生重大转折,其背景是日本经济回升,物价趋于稳定。日本政府呼吁央行继续维持宽松的金融政策,而央行的决定对于企业与个人来说是利弊共存。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从1979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历经十余年,从试探性投资到高速发展阶段,由下滑调整到再次飞跃,表现出了较好的长期发展的趋势。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以北京为首的环渤海经济圈、华东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南部沿海以广东省为中心的经济圈。但是,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本地化速度,与一些欧美国家、甚至是台湾和香港在华企业比起来,速度十分缓慢。
本文从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理论关系入手,从实证角度对日本的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无论是以日本商业销售总额还是以GDP来衡量商品流通总规模,它们与货币流通量(M0、M1、M2)均有十分显著的相关性,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商品流通规模对货币流通规模的决定作用。但是,日本的商业销售总额增长率或GDP增长率与货币流通量增长率并未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相关性,这表明在日...
一、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 (一)广场协议后日元的大幅升值是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起点 二战后日本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出现大量贸易顺差,日元出现较大的升值压力。但是日本政府在应对升值压力时,总是采取各种抑制措施,只有当这些措施不奏效时才被动地让日元升值。在固定汇率时期(1949~1973),日本政府仅在1971年1...
一、问题的提出 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所经历的泡沫经济时期,最特殊的现象莫过于在资产价格膨胀的同时,一般商品价格却保持了稳定的态势,同时外汇储备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在相关的研究中,支持日元升值是日本股市泡沫化的主要原因的观点不在少数;就算看出日元升值只是泡沫化的导火线,也往往只从日本国内的经济与货币条件进行分析而忽略了当时的国际环境。本文认为日本股市泡沫产生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