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知识相关记录148条 . 查询时间(0.561 秒)
目前国内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通常将我国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归因于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这就会陷入“能力解释能力”的困境,为此就不能仅从组织行为及其结果的层面上探讨创新能力,而需要从微观的层次上分析企业创新活动所赖以支撑的能力基础。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能力是企业创新活动的能力基础,而组织模块性和知识基础分别是企业动态能力的结构基础和认知基础,动态能力在组织模块性和创新绩效、...
中国科学院开展知识创新工程(1998-2010年)评估工作。
在美国,一个由知识产权作为其核心财产和利润源泉的公司,如果存在被其竞争对手侵犯知识产权或者被控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危险时,就有必要购买知识产权保险。公司应知晓可承保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不同保险产品,并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在保险市场上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保险:当公司发起攻击性诉讼时,其可选择专利侵权执行保险和知识产权保险;当公司卷入防御性诉讼时,则可选择美国商业责任保单项下的“广告侵害”险种和专利侵权责任保...
随着供应链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其创新意义愈加重要,供应链中的知识创新对提高供应链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运用超循环理论分析供应链知识创新网络中的相关个体和节点企业的知识创新过程,并建立了供应链知识创新网络的超循环模型,为供应链网络的知识创新过程研究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以发生在知识创新与知识溢出背景下的创业活动(知识型创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知识型创业与产业集群创新存在的关联互动关系。指出知识型创业与产业集群创新的联动是推动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重要动力之一,其核心在于知识吸纳与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三元模型,通过知识型创业、产业集群创新与区域创新环境互动关系的研究,为建设创新型区域的相关政策规划提供指导和建议。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规则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的新方法。知识规则是基于专家经验建立起来的,反映研究区内不同分类系统下各类别的地理分布特性与地理分布交叉可能性。基于黑河流域90m 分辨率DEM、2009年逐月1 km分辨率NDVI,参考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1 km分辨率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在欧亚大陆上各类别的聚类中心,应用在上、中、下游分别建立的知识规则,以知识规则结合最近距离的USG...
不断增强企业的吸收能力,是提高校企合作绩效,特别是校企知识转移绩效的内在要求。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与奇瑞汽车公司合作案例的分析,构建了校企知识转移2-模网络,并对该网络进行了"行转换"后的1-模数据分析、中心性分析、SVD分析及核心—边缘分析等。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吸收能力的关系属性,影响企业吸收能力的关键因素,网络中聚类的成因及对提高吸收能力的作用等理论问题。
由于军工保密法规的制约以及对关键知识的持有人(或团队)产权激励制度不足等原因,航空工业核心员工对自己的关键知识,特别是研发、生产中产生的隐性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分享的意愿不高。通过对部分航空工业科研院所及制造企业有关知识创新、知识分享实践的研究,从构建我国航空工业知识创新工程的总体部署、牵引知识创新的动力机制方面进行了创新体系设计,从而触发航空工业智力资本的内生提升机制,促进创新绩效和整体绩效的提高。
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合作创新模式在给区域创新网络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蕴含潜在的风险,为此推导出区域创新网络整体对网络共有知识所作投入的成本-需求曲线,以此分析区域创新网络中由知识共享引发企业合作创新风险的机理,并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
企业中进行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是建立在对知识显性与默会二分的基础上的。SECI知识创造螺旋模型的有效实现至少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且知识创造的绩效会因为行业性质、企业规模结构等因素而不同,且差异非常明显。同时,不是所有的知识创造活动都是可行的,知识创造是有成本和风险的。知识创造的成本包括投入的成本、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等。正因为知识创造存在成本,相应地,知识创造也就产生了风险的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存在共性,同时还存在势差,这种共性和势差就导致了知识溢出的必然性。从高新技术产业知识溢出特点及装备制造业吸收能力等方面,系统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对装备制造业知识溢出过程的机理,深入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知识溢出的传导途径及其溢出效应。
通过分析比较专利引用、技术许可和出版引证等不同的关于创新扩散和知识溢出的指示器与测量方法,评估它们在创新知识扩散溢出测量过程中的作用、偏误和缺陷。研究表明,特定的指示器和测量方法在创新知识扩散溢出的不同阶段其作用各不相同,由于搜集、获取及分析某些数据的困难,专利引用、技术许可和出版引证等方法都不能完全捕捉创新知识扩散溢出,使测量工作陷入困境。
从系统创新和区域产业发展的视角,将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纳入到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框架中并构建了以其为关键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模型。通过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根本在于提升知识吸纳与知识创新创造能力,而产业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是围绕这一根本,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在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解释了产业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现象及其相互影响,探讨创新活动背后的学习、激励过程及其机制,并指出其实现的关键环节以及相...
引入了区域知识能力概念,从熵理论出发,通过导入Theil不均衡指数,在国内各地区区域知识能力不均衡的定量评价上作了有益的探索。选取了京津冀地区作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在区域知识能力方面一股独大,占绝对优势,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知识能力仍然很不均衡,近5年来不均衡程度保持稳定,没有改变。最后,针对这一问题,为缩小京津冀地区区域知识能力不均衡程度,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通过在知识生产函数中引入空间随机效应项,构建了一个三级贝叶斯空间层级模型,并运用1998—2007年我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数据,通过MCMC抽样法,实现对省际知识溢出效应的数量测度。实证结果显示:①1998—2007年中国各省市知识溢出的途径和传导机制是不同的;②1998—2007年北京等9省区属于"纯粹"的知识溢出输出地,广东等7省区属于"纯粹"的知识溢出输入地;③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上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