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世界经济学 >>> 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学 国际货币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 国际投资学 国际收支理论 美国经济 日本经济 德国经济 法国经济 英国经济 俄罗斯经济 欧洲经济 北美经济 亚太经济 拉美经济 非洲经济 中亚、西亚经济 世界经济统计 世界经济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世界经济学 国际金融相关记录58条 . 查询时间(0.375 秒)
2013年5月国际金融形势评论     国际金融  形势       2013/6/24
美联储今年首次提出根据经济和就业情况增加或减少量化宽松规模,可看作是量化宽松规模缩减的舆论铺垫;欧元区经济状况仍然疲弱,欧央行再度降息,但难解根本问题;日元贬值政策不变,世界关注其外溢效应,且货币宽松政策的副作用在日本国内也已开始逐渐显现;热钱涌入中国,人民币汇率延续涨势,央行终于出手。
2011年至2012年,欧元区危机表现出间歇性特征,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风险源。与此同时,主要国家货币当局纷纷采取的传统和非传统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再度泛滥。在国际资本流向方面,国际投资者的避险情绪不断攀升,国际资本大量投向传统的安全港资产。发达经济体银行体系去杠杆化进程持续,但对新兴经济体持有的债权开始增加。国债市场因风险偏好表现出分化趋势,在国际负债证券币种结构中,除了美元等主要货币...
国际金融体系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背景下,暴露出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缺乏区域性货币解救机制,无约束的美元霸权等问题,建立统一的国际化的金融监管与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近期来看发展的方向。我国在完善金融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的同时,应积极推进渐进式地人民币国际化,其关键在扩大内需。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正处于自我修复和变革两种状态下。发端于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迅速扩展至全球各个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灾难,显示了现有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无法有效的管理、促进、引导国际金融的健康发展。面对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首次协商一致,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来应对危机,降低了金融危机的危害程度,缩短了危机持续的时间,有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自我修复。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加速了国际体系的变动,同时也凸显了当前...
本书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首先,作者用了较大篇幅全面阐述和分析国际金融中心理论的产生和发生概况,为本课题提供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在国内外的同类研究中尚属罕见。其次,作者紧紧抓住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机理、政府作用和福利分析三个方面,作出比较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对国际金融中心的产生、作用和影响进行理论性的探讨,并附以案例进行论证,为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在国内学术界亦属首例...
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油价暴跌使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面对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风暴,俄罗斯政府不断采取救市措施,伴随着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和全球实体经济步入衰退,俄罗斯政府推出了大规模反危机计划。但是,对俄罗斯政府来说,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惯性还没有停止,大规模反危机计划还有待实施,因此2009年的俄罗斯经济陷入了严重衰退。对俄罗斯政府来说,产业结构的弊端严重制约俄罗斯经济走出危机,反危机任重道远,挑战...
北京作为首都,汇集了全国四大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和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总部、四大全国性保险公司总部、中国金融业四大行业协会;中国国债登记结算中心、中国证券期货登记结算中心也设在北京。北京已是全国不可争议的金融管理中心、资金调控中心和资金清算中心,控制着全国80%左右的资金。北京从全国金融中心向国际金融中心的转变,是北京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
正是在这样一种非常奇特的“三驾马车”的拉动下,70年代的“滞胀”危机,不断加剧资本向大垄断资本、特别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集中的趋势。以美国为例,资产超过50亿美元的工业大公司,1955年只有8家,到1970年增加到22家,到1980年更增至52家。在“滞胀”后期,资本聚集速度明显加快。与此同时,银行资本也在加速集中,不仅大银行兼并中小银行,还出现强强合并,产生了一批空前巨大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集团。到...
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加速向国际金融资本垄断过渡,不仅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同时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及其他主要矛盾。从美国近二三十年的历史进程来看,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在运作过程中,已逐步呈现出了同国家垄断资本既有某种联系、继承,又有显著差别的若干基本特征。
近二三十年来,美国经济金融化、金融虚拟化、金融衍生产品泡沫化。仅仅是美国经济畸形发展的一个方面。美国经济畸形发展的另一个方面,是实体经济逐步萎缩、国民经济空心化。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1990年仅为24%,2007年进一步下降至18%;制造业投资的增长率2006年仅为2.7%,投资额仅相当于GDP的2.1%。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的服务性行业(主要是金融行业),已占GDP的70%...
2007年7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灾难。面对这场严重的经济灾难,许多人都在反思:为什么一贯吹嘘其“经济制度健全”,并据此动辄对他国的经济体制指手划脚、发号施令的美国,成为这场严重经济灾难的制造者?由于立足点不同,答案自然不同。我们认为,其深层原因,还是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通过比较国际金融危机向中国和拉美国家的传导机制,阐述了中拉合作的三大机遇,即外在压力促使两者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善国际收支失衡;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为中国的股权投资和资源储备提供时机;中拉在重建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合作方面共识强烈。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参与美洲开发银行业务、双边货币互换、“贷款换石油”、增资双边投资基金4种合作模式,并对前景作出了展望。
全面认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操作层面来描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技术性失误和政策性弊端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生产方式的矛盾和经济周期的形成机制等方面分析,才能科学认识它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探索科学的应对方法。
不期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无疑会给中国本就脆弱的劳动关系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审视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劳动关系问题并探究与国情特征相因应的工会应对,不仅是劳工权益现实维护的需要,更是建构持久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性需求。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 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关心的理论热点问题不断涌现。捕捉和发现问题,分析和说明问题,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进而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本报从今天起在理论版开设“热点追踪”专栏,围绕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采用研究综述等形式,反映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探索,以便读者了解相关研究的概貌和进展,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思想理论支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