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公允价值相关记录80条 . 查询时间(0.087 秒)
尽管当前财务报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混合计量模式,但将来公允价值很可能取代历史成本成为财务报告的主要报告基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主要的非金融资产都允许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也首次针对非金融资产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从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选择及动因、价值相关性、可靠性四个方面对国外文献进行回顾,以期为国内拓展公允价值应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借鉴。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公允价值会计的命运可谓峰回路转,从危机最严重时期几乎被废止,到后危机时代卷土重来,历经重重磨难的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范围反而日益扩大。饱受争议的公允价值会计,是如何从象牙塔的理论探讨演化为实务界的广泛运用?公允价值会计日益成为主流的背后有哪些推动因素?对此,通过系统地分析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试图揭示沿革进程的推动力量。
以2012 ~ 2016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公允价值计量和盈余管理两个方面分析影响机理。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与分歧度;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与分歧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允价值的使用,会使得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积极作用显著增强;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对分析师盈余...
以2001 ~ 2016年深沪两市A股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准则变迁视角运用Basu模型对上市公司整体的会计盈余稳健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与2014年是两个“转折年”,会计准则的重大改革所导致的适度会计稳健性已经初显。从整体来看,除个别年份外,Basu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我国A股企业存在会计稳健性;随后用琼斯模型进行盈余管理检验,发现我国企业存在正向的盈余管理,这说明我国企业存在的会计...
以2001 ~ 2016年深沪两市A股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准则变迁视角运用Basu模型对上市公司整体的会计盈余稳健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与2014年是两个“转折年”,会计准则的重大改革所导致的适度会计稳健性已经初显。从整体来看,除个别年份外,Basu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我国A股企业存在会计稳健性;随后用琼斯模型进行盈余管理检验,发现我国企业存在正向的盈余管理,这说明我国企业存在的会计...
以2011 ~ 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允价值盈余与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其公允价值收益与高管薪酬正相关,损失与高管薪酬负相关,相较于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重奖轻罚”问题得到缓解,薪酬契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同时对CAS 39实施前后公允价值对薪酬契约的影响进行对比,发现CAS 39实施前公允价值与高管薪酬不存在...
产权保护的实现过程是经济利益主体契约的认定和解除过程。公允价值的天然使命是认定和解除受托责任,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产权保护最好的微观基础,产权保护与公允价值会计是天然融合的。资产减值作为对历史成本的修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产权保护的作用,但是由于存在一些缺陷,其又与产权保护理念相背离。从产权保护的维度来看,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价值相融合将是会计发展的大势所趋。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为研究会计计量属性是否会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影响财务报告质量创造了条件。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为背景,基于股票市场投资者的分析视角,重点回顾并评述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文献,考察公允价值计量对于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内在逻辑问题已引起了一部分学者的关注,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发现其逻辑矛盾争议主要有:公允价值概念与其操作方法的逻辑矛盾;公允价值概念与可靠性要求的逻辑矛盾;公允价值概念与其他会计准则的逻辑矛盾;公允价值概念与估值技术中成本法和收益法的逻辑矛盾;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缺乏完整的逻辑框架;输入值概念的逻辑矛盾。分析发现,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有些逻辑矛盾尚未厘清...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增多,商誉及其减值损失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分析若干案例后发现,不同企业对商誉及其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分析差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解决商誉计量问题的思路。
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价值层级理论,以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 ~ 2014年的相关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公允价值层级信息、银行外部审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资产以及第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正向作用明显,且逐层增加,但第一层级公允价值负债的影响并不显著;银行外部审计有助于...
公允价值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重要的会计计量属性,能较好地体现会计要素的未来属性。通过分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不同发行方式的债券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差异以及债券发行价格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不能通过比较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大小直接判断发行方式。
我国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2014年7月1日执行)中提出了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按照持续和非持续性进行分类披露,并规定了具体披露内容。本文在讨论分析这种分类方式的优点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时点”分类的想法,并列举了该分类标准下的披露内容及格式。
现行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应用对企业投资行为是否有影响,其影响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以我国2009 ~ 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变动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当公允价值变动增加企业净利润程度越大时,企业投资过度行为越严重;当公允价值变动减少企业净利润程度越大时,企业投资不足行为越严重。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正式展开。此后,学术界不断就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提出新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基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及演变规律、本质三个方面,概括国内学术界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理论研究的主要观点,以及国外学术界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实证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公允价值计量研究中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