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制造业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192 秒)
中国成立70年多来,制造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规模世界第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优质企业快速崛起、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为加快推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提升国际竞争力、建成世界大国形成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这要求必须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及其全球性蔓延已经逐渐酿成一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不仅扰乱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也对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前景构成相当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全球供应链所面临的主要冲击已然从疫情爆发初期的“中国市场供需下滑”演化成“全球范围内的供给不足”,而西方国家采取的各项经济刺激措施在化解疫情的负面影响方面收效甚微。不可否认,如若疫情控制不当,全球经济将可能因此陷入严重衰退,进而改变过去一百年来逐...
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入世以来我国制造业TFP增长率,从行业异质性视角考察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对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整体上研发投入与制造业生产率关系不显著,样本期内生产率增长源于产权结构变迁和外商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生产率的关系存在行业异质性,研发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具有正效应,对低技术产业具有负效应;研发人员对低非国有化行业生产率效应显著为正,...
运用DEA-BCC模型,对2009 ~ 2013年发生并购的259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以此评价各行业企业在并购前后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表明:并购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规模效率的正向作用,强于对其纯技术效率的负向作用;并购对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企业所做的抽样调查,就研发合作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首先,研发合作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扩展边际、集约边际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次,研发合作能促使企业产品创新投入,增加产品创新产出;再次,企业与供应商合作有利于产品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增加,同时对企业流程创新也具有一定正向作用;最后,企业与客户的研发合作显著促进了企业产品创新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有...
要素配置效率的低下,是影响中国制造业部门生产效率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最近发展起来的APG 模型的改进,并结合测算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WLP 方法,本文对中国各省份地区制造业部门生产效率增长进行分解和测算,并针对导致中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检验结果发现:技术效率和企业净进入是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而要素配置效率对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贡献非常有限。由此验证要素...
要素配置效率的低下,是影响中国制造业部门生产效率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最近发展起来的APG 模型的改进,并结合测算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WLP 方法,本文对中国各省份地区制造业部门生产效率增长进行分解和测算,并针对导致中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检验结果发现:技术效率和企业净进入是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而要素配置效率对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贡献非常有限。由此验证要素...
本文采用Hall(1988)和Roeger(1995)所发展的方法,估算了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利润幅度。在估算中,分别使用了不含中间品投入的分行业整体数据和含中间品投入的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根据分析结果,本文得出了两个主要结论。首先,除了文体用品和塑料制品等少数两三个行业外,28个制造业分行业中的绝大多数行业的利润幅度都显著大于1,说明中国制造业各行业也难以用完全竞争市...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分布格局呈现出新的动向。以2004-2005年为转折点,以食品轻纺行业为主的部分制造业部门开始从沿海省份向中西部省份转移,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省份的产业份额明显下降,安徽、江西、湖南、河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的产业份额趋于增加。在地市尺度上,制造业分布变化呈现出"西进北上"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产业份额从沿海发达城市转向沿海省份内部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市、以及中西部省份内部产...
本文基于条件逻辑模型探讨集聚经济对中国制造业新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企业更倾向于集聚在已有同类产业的企业周围,不同类产业的集聚往往容易挤出新建企业,这种趋势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明显;对资源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不同类产业集聚对挤出新建企业的影响较小。新企业还倾向于与相同或相近所有制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国有或集体新企业在布局上没有与外资企业集聚的倾向,而外资新企业往往倾向于和所有类型产业的新企...
基于2007年大样本微观制造业企业数据探讨了产业集聚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 总体上中国制造业具有显著的集聚经济效应,但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地方化经济而非城市化经济,仅高效率的 企业受益于城市化经济。集聚经济还存在产业和区域差异,沿海地区的多数产业的企业受益于集聚经济,中部 地区的集聚经济效应弱于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就业密度的提高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西部地 区的绝大部分产业尚不...
面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发挥竞争情报作用的现状, 论述了竞争情报和制造业企业的定义; 探讨了竞争情报在中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六种推动作用。针对现状, 提出了解决这一现状问题的对策, 如开员工竞争情报主题会和培训班、聘请国内外专家参加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和培训工作、 提高信息技术, 抢占新科技的制高点、 加强专利专题数据库建设和开展三网融合等。
如何获取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是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物,而中国制造企业正因低能力梯度而陷入发展的困境。分析指出,只有合理有效地发展企业能力才能进一步推进企业发展,并基于企业能力发展过程的分析探讨了能力发展的实现路径。
模块化是新经济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发展在模块化环境下具有了新的内涵与意义。从4个层面分析了模块化产业结构的特征,具体研究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模块组织模式,从中资模块制造商的竞争优势、核心模块的技术溢出、核心模块的根植性3个方面分析了这种核心企业协调下的模块化组织模式;进而从制造模块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两个角度提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多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趋于空间分散而在90年代趋于地理集中;大部分省区的制造业结构逐渐多元化,90年代后期以来趋于专业化。中国制造业的地理格局存在显著的产业间差异,出口加工型产业越来越向沿海省区集中,原材料指向型更加接近资源地而比较分散,消费市场导向型产业需要就近市场也趋于分散,各地区竞相发展的高利润、高税收产业也更趋于分散。本文系统考察了影响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